崇祯十五年

韭菜东南生

历史军事

1642年,大明崇祯十五年一月。 松山。 冬日的阳光冰冷的照射在山顶的皑皑白雪之上, ...

杏书首页 我的书架 A-AA+ 去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手机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1125章 高斗枢的决断

崇祯十五年 by 韭菜东南生

2022-1-10 19:58

  ……
  更严重的是,多尔衮不是黄太吉,黄太吉当年抱持怀柔之心,虽然破了朝鲜,逼迫朝鲜投降,但对朝鲜那些尊明的臣子,并没有赶尽杀绝,只是令李倧严厉处置,但多尔衮不同,他和黄太吉的性子截然不同,他对朝鲜是不会有什么怀柔之心的,朝鲜既然“反叛”,且建虏粮草正是粮草困难,除了大肆抢劫之外,对于那些“唆使”李倧反正的朝鲜臣子,他是绝对不会客气,一定会斩尽杀绝的。
  一旦这些尊明的臣子,全部被屠戮,朝鲜人胆气丧尽,大明再想要不费兵刃,将朝鲜人重新拉回来就难了。
  不论从平辽大计,还是怜惜那些尊明大臣的至诚之心,大明对朝鲜之变都不能置之不理,必须派出援兵。
  可眼下的情况,援兵从哪里出?
  距离朝鲜最近的,当然就是辽南,从旅顺登船,大海航行,很快就可以抵达朝鲜。
  但辽南正在鏖战,如何出兵?
  另外,朝鲜外海冰封如何,是否能航行大船?
  李倧,给大明出了一个难题。
  算时间,此时此刻,朝鲜使者就算没有到旅顺,怕也是离旅顺不远了,辽南经略高斗枢在见到朝鲜求救国书之后,又会有怎样的判断和选择?
  ……
  “陛下,蒋阁老、倪阁老、李本兵、陈军辅他们都到了。”脚步轻响,田守信报。
  “宣他们进来吧。”
  朱慈烺下了御台,快步进到旁边的花厅,在这里,一个巨大的辽东沙盘地图赫然摆列。辽东的山川河流,连同朝鲜的一些海防离岛,都清楚展现。
  首辅蒋德璟、辅臣倪元璐、兵部尚书李邦华、军机陈奇瑜,刘永袏,方一藻,杨而铭,袁枢等人鱼贯而入。
  ……
  乾清殿。
  按理说,朝鲜崇祯十年背叛大明背离大明仁德,改事化外蛮夷,大明上下应该对朝鲜鄙夷、痛恨才对,但大明群臣极为大度,没有一人提起当年之旧事。
  这大约就是上国、大国的风范吧。
  不唯现在,就是崇祯帝在位,周延儒为首辅之时,面对朝鲜秘密遣使谢罪,崇祯帝也曾经大度的表示,可以理解。群臣对朝鲜也没有过多的指责。
  明亡之后,朝鲜王室在明太祖、明神宗的牌位后,又加了崇祯帝,以感谢三位大明皇帝对朝鲜的恩情。
  ……
  “朝鲜国民将近百万,马步兵亦有数万,如今建虏主力都在辽南,多尔衮即便兴师问罪,能派出的兵马也有限,以朝鲜军力应可阻挡一阵,应令李倧死守,待到明年春暖花开,我大明再看情况支援也不迟。”
  “朝鲜兵战力孱弱,军武不修,李倧更是瞻前顾后,心意不定,怕是挡不住建虏,还是应该早做准备,派出援兵!”
  “援兵从哪?辽南吗?高经略正和济尔哈朗苦战,怕是难以派兵。”
  “可令山东总兵尤世威,登莱总兵黄蜚领兵支援朝鲜。”
  “登州外海冰封,运兵船无法出海。要想解封,最少还得四十天,算上运兵的时间,山东登莱兵要登陆朝鲜,差不多得六十余天,但李倧能坚持六十天吗?”
  “如果李倧连六十天也坚持不住,那也没有救的必要了。”
  ……
  众臣商议,最后定下了山东兵和登莱兵支援朝鲜的决定。
  ——并不是不知道辽南距离朝鲜最近,也不是不知道,山东兵和登莱兵的战力远远不如辽南驻兵,但辽南正在鏖战,这个时候,谁也不敢提出从辽南抽兵,一旦抽兵了,辽南最后战败失守,这太大的责任,可不是谁都能承担的。
  朱慈烺却不说话,只是皱眉沉思,
  众臣的顾忌,他清楚的很,救援朝鲜最合适、也最得力的队伍在哪里?他也同样清楚,只是他不能做出这个决定,因为他不在现场,不知道辽南的具体情况,不能妄下决定。
 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。
  作为皇帝,坐镇京师,面对千里之外的战事,还是由在地督抚决定吧。
  “传旨,加高斗枢朝鲜事务大臣,辽南之外,亦督朝鲜之事!”
  “令山东总兵尤世威、登莱总兵黄蜚暂归高斗枢节制,准备救援朝鲜!”
  “今日议事记录,以及军机处制定的朝鲜计划,六百里加急,从秦皇岛派船,急速传与高斗枢。”
  ……
  辽南。
  金州。
  北岭之上,大明军旗飘扬,北岭之下以及整个金州以北,建虏营帐层层叠叠,填满了整个山野,今冬的第一场大雪落下之后,银装素裹,寒气逼人,建虏进攻的步伐好像也被冻住了,一连两三日,建虏一点动静都没有,除了军中定时升起的炊烟,表明建虏大军依然存在,对面不是空营之外,其他的,再没有任何的声响和异动。
  但明军不敢大意,不论北岭还是金州城中的守军,所有人都是提高警惕,从高斗枢周遇吉到阎应元,每日都是认真巡查,以备建虏下一次的猛攻。
  下午时分,留守旅顺的副总兵庄子固,派人护送三名朝鲜使者来到了金州。
  他们声称,有十万火急的事情要见大明辽南经略高斗枢高大人。
  虽然朝鲜已经背叛大明,倒向建虏,但和大明的秘密联系始终没有断绝,每年都会秘密派遣使者来到大明,请求大明出兵帮助他们退贼,身为大明重臣,又是前任军辅,高斗枢对这些情况自然是心知肚明的,这一次,朝鲜兵马并没有赶到,而是半道溃散,虽然是军情司暗中策划鼓动的结果,但朝鲜士兵默契自知的配合,亦是重要原因之一。
  “当年降事清虏,乃迫不得已而为之,我国上下深以为耻,王上夙夜哭泣。”
  “然朝鲜国小而民弱,抗虏雪耻,独木难支,虽有心但却无力。”
  “如今建虏大军集于辽南,沈阳空虚,正是千载难逢之机,我家王上愿竖起义旗,重归大明,出兵攻打镇江堡,以为王师策!”
  “然兵力有限,为保成功,恳请高大人发兵相助!”
  见到高斗枢之后,三个朝鲜使者长辑不起,脸有泪色。
  三人都是朝鲜高官,亦都是有明的尊明派,李倧派他们求援,倒也显出诚意。
  在外人看来,朝鲜反正,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,高斗枢应该欣喜若狂,
  但实际高斗枢眼中一点喜色都没有,相反,他的脸色刷的一下就沉了下来。
  ——不是因为朝鲜人自己往脸上贴金,把讨要援兵,说成是要出兵攻打鸭绿江边的建虏要塞镇江堡,而是因为朝鲜人此时反正,打乱了军机处和他之前制定的计划。
  不论复辽还是灭虏,军机处都有详细的战略并且按部就班的执行,其中,攻取辽南,站稳脚跟是为辽南朝鲜战略的第一步,只有在辽南站稳了,才会执行下一步的朝鲜战略。
  但现在,辽南战事尚未结束,朝鲜议题却是自己跳出来了。
  两条战略交织着在一起,难度大大增加。
  常理推断,现在建虏主力都在辽南,多尔衮即便暴怒讨伐,能派出的兵马也是有限,如果朝鲜人有信心有实力,应该可以抵挡,但朝鲜君臣却是迫不得己的派出求救使者,由此可知,朝鲜人心虚的很。
  “三位一路乘船,不知海面情况如何?”高斗枢问。
  大的战略之外,他对海情也极为关注。
  三个朝鲜使者回答。
  虽然是冬季,但外海航行是没有问题,只不过沿岸的近海,不论大明还是朝鲜,大部分都已经冰冻,只有几处比较特殊的地点,因为受暖流的影响,船只仍可自由航行,是为不冻港。
  大明这边是旅顺金州,朝鲜则是东侧的罗津先锋,另外釜山仁川属于是半冰封,有冰,需要小心航行,三个使者这一次是就是大船开路,冒险从仁川出海,来到旅顺金州的。
  “仁川?”高斗枢若有所思,随后说道:“事关重大,本官需要向朝廷禀报。三位暂去歇息吧。”
  此事非同小可。不是高斗枢可以决定的,不说现在金州被建虏大军所逼,随时都会爆发更激烈的战斗,即便是和平时期,没有朝廷的命令,他也是不敢擅自派兵往朝鲜的。
  三个朝鲜使者可不敢歇息,他们连夜离开旅顺,坐船前往秦皇岛,准备进京觐见大明皇帝陛下,为朝鲜求兵。
  写下紧急奏疏,命令立刻通过海路,送往京师之后,高斗枢召集周遇吉和诸位参谋,密议朝鲜之事,并推演城外敌军可能的变化。
  ——朝鲜反正,半岛风云变色,多尔衮会不会抽调济尔哈朗的兵马,转而去征讨朝鲜呢?
  另外,如果朝廷有令,他们又有没有能力去救援朝鲜呢?
  ……
  “经略!”
  正讨论间,脚步声急促,传令的中军旗牌官急急闯了进来,抱拳躬身:“经略,建虏正在拔营,好像是要撤退!”
  “嗯?!”
  高斗枢一惊,随即迈步往外奔:“走,去看看!”
  一连十天,建虏都没有发起攻击,安静的仿佛和白雪融在了一起,现在却忽然拔营,不禁让人又惊又喜。
  ……
  果然。
  建虏正在拔营,而且看起来十分的匆忙,站在金州城头,举着千里镜远望,可以清楚的看到,建虏传令兵来回奔驰,传达命令,各部紧急收卷帐篷,整理车马,将所有的粮草辎重都装上车,然后急急离开。
  整个金州以北,鼎沸一片,原本层层叠叠的建虏营帐很快就都消失,幻化成了一面面的军旗和湍起的白雪烟尘,伴随着建虏焚烧带不走的一些器具,那滚滚升起的黑烟,在雪满大地的掩映下,显得十分突兀。
  不过一个多时辰,建虏大军分批分次的撤退,代表济尔哈朗的王旗大纛,也很快就在一大团蓝衣蓝甲的护卫中,离开北岭之外,往复州方向撤去。
  断后的是汉军旗。他们于原地驻守,直到下午时分,才缓缓退走。
  见建虏大军真的退走了,金州内外,所有人都是微微松了一口气,虽然这半个多月来,北岭不动如铁山,一次又一次的击退了建虏猛攻,给建虏造成了巨大的杀伤,城里城外所有人都已经看出了,除了重炮轰击,建虏对北岭毫无办法,只要继续坚守,等到春暖花开,建虏不退也得退了。
  现在建虏提前退走,在欢喜的同时,众人也感到肩膀上的重担一下就卸去了不少,心情自然就轻松。
  高斗枢却依然皱眉,目光望着建虏退走的方向,沉思不语。
  “经略,抓到了一些舌头。”
  傍晚,游击小将佟定方急匆匆地来报。
  “哦?”高斗枢抬头。
  “押上来!”佟定方挥手。
  随即,五六个断后但却被佟定方活捉的汉军旗被押了上来。
  几个不敢隐瞒,竹筒倒豆子一般的全说了。
  ——攻打北岭失败,损失惨重,建虏上下,士气十分低落,后续的粮草弹药又迟迟没有送到,缺衣少粮,各将都有退兵之心……恰在此时,后方出了大事,多尔衮命令撤军,所以济尔哈朗立刻就带兵撤退,返回复州了。
  至于是什么大事?几个汉军旗士兵并不知道。
  但高斗枢却能隐隐猜出,建虏大军忽然撤退,怕是和朝鲜有关。
  只是,事情真就这么简单吗?
  ……
  第二日,明军派出更多的探骑,尾随建虏。
  情报不停的传回。
  说建虏大军正沿着金州复州官道,急急而退,沿途还破坏官道,好像是害怕天兵追赶。
  第三日。
  更多的消息传回,说建虏前锋已经撤回复州,济尔哈朗的大纛,距离复州已经不远。
  第四日。
  在复州休息了一晚之后,济尔哈朗离开复州,除了留下一支兵马驻守复州以外,其他兵马沿着官道,继续往盖州海州一代撤退。
  就是这一日,隆武陛下的圣旨抵达金州。
  ……
  跪听圣旨,听到自己被任命为朝鲜事务大臣,在辽南之外,亦全权处置朝鲜之事的时候,高斗枢并不是太惊讶,在军机处三年,常常在隆武陛下身边,对陛下的心思,他也算是有些了解。
  高斗枢知道,陛下是想要救援朝鲜,但又不能掌握辽南战局的具体变化和他身在辽南的难处,因此没有直接命令,而是将他任命为朝鲜事务大臣,将是否急救朝鲜?如何急救朝鲜的权责?都交给了他。
  而随圣旨一齐而来的军机处的朝鲜战略书和当日的讨论记录,加上山东总兵尤世威和登莱总兵黄蜚暂归辽南经略府,更是清楚表明了陛下的心意……
上一页

热门书评

返回顶部
分享推广,薪火相传 杏吧VIP,尊荣体验